redis那么快,为什么只用它来做缓存。而不是主数据库

Redis 之所以通常被用作缓存而不是主数据库,主要是因为它为了追求极致的性能而在数据持久性、功能完整性和数据规模支持上做出了一些权衡。虽然它非常快,但作为主数据库使用时存在以下关键限制:
1. 数据持久性与可靠性问题
- 内存存储风险:Redis 默认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,重启或宕机时数据易丢失。虽然支持
RDB(快照)和AOF(追加日志)持久化,但仍存在风险:- RDB:定期保存快照,宕机可能丢失最后一次快照后的数据。
- AOF:记录所有写操作,数据更安全,但恢复速度慢,且日志文件可能过大。
- 主数据库要求:如订单、交易等关键数据需绝对可靠,传统数据库(如 MySQL、PostgreSQL)通过事务日志(WAL)和同步复制机制,能提供更高的持久性保障。
2. 功能局限性
- 弱事务支持:Redis 支持简单事务(
MULTI/EXEC),但不具备 ACID 特性(如回滚、隔离级别)。复杂业务场景(如银行转账)需要严格的事务保障。 - 查询能力有限:
- 仅支持键值查询:无法像关系型数据库执行复杂 SQL(如多表 JOIN、聚合分析)。
- 扩展功能不足:虽然 Redis 支持模块(如 RediSearch、RedisGraph),但成熟度不如传统数据库的索引、视图、存储过程等。
- 数据结构约束:Redis 的数据模型(字符串、哈希、列表等)适合简单场景,不适合复杂关系型数据建模。
3. 数据规模与成本
- 内存成本高:Redis 依赖内存存储,数据量过大时(如 TB 级),内存成本远高于磁盘存储(如 HDD/SSD)。
- 扩展瓶颈:
- 垂直扩展:单实例内存受限于服务器物理内存。
- 水平扩展:Redis Cluster 支持分片,但跨分片事务和查询无法原子执行(需额外设计)。
4. 适用场景错位
- 缓存场景的优势:
- 加速读操作:将热点数据放在内存中,减少对主数据库的访问。
- 缓解写压力:通过缓存队列(如 List/Stream)异步写入主库。
- 低一致性要求:允许短暂的数据不一致(如商品库存缓存)。
- 主数据库的核心需求:
- 强一致性:如账户余额需实时准确。
- 复杂查询:如生成财务报表需关联多表数据。
- 海量存储:如日志、用户历史记录等冷数据。
5. 特殊场景的演进
尽管 Redis 通常不作为主数据库,但在特定场景下可通过技术组合部分替代:
- 全内存架构:如使用 Redis Enterprise 的持久化存储 + 复制,牺牲成本换取速度。
- 混合架构:如 Redis Stream 作为消息队列 + MySQL 持久化存储。
- 扩展模块:如通过 RediSearch 支持全文检索,RedisJSON 处理文档数据。
版权声明:
作者:隔壁小色
链接:https://www.fanooo.com/archives/1819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THE END

